News ID : 250940
Publish Date : 10/15/2025 12:00:10 AM
阿雷夫:我们已经从经典的枪炮战争转向了科学技术的战争

阿雷夫:我们已经从经典的枪炮战争转向了科学技术的战争

第一副总统宣布,第十四届政府已做好准备并全力支持伊朗空间研究所的活动,特别是在“Zohre”卫星的设计和建造方面,并强调科学技术链必须以人民的福祉、和平与安全为终点,他表示:“考虑到国家的需要,我们别无选择,只能进入太空并实现空间科学。”

伊朗努尔新闻网:伊朗第一副总统穆罕默德·礼萨·阿雷夫在视察伊朗航天研究院时指出,自伊斯兰革命胜利直至21世纪初,发展新兴技术已成为国家战略重点。他补充道:"当时大学已从单纯教学任务中解放出来,科研地位显著提升,研究生教育发展态势良好——我们在高等教育扩张过程中为科学与技术赋予了特殊地位。"

这位第一副总统强调:"国家总体判断认为,我们在传统技术领域虽落后于世界,但依托人力资本与充满热情的年轻科学家,定能在高新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这一理念已体现在21世纪初设立多个专业部委的立法中。"

阿雷夫列举了战略转型的具体举措:将职能侧重基础服务的邮电部重组为具有战略地位的通信与信息技术部;设立统筹新兴技术发展的科学、研究与技术部;创建分管科技的副总统办公室。他特别指出:"航天技术因其高度战略性特质,已成为关乎国家尊严的关键领域——尽管该领域初期顶尖人才极为稀缺。"

谈及国家顶层设计时,第一副总统表示:"基于此前二十年在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我们制定了以知识经济为核心的20年远景规划,并将其作为四期发展计划的指南。根据该规划,我们应在尖端技术领域达到区域领先水平,并已在国家利益委员会达成共识:某一领域的突破必将产生辐射效应。"

阿雷夫回顾邮电部推动乡村通信网络建设的重大计划时强调:"当时决策层认定,通信网络覆盖的村庄必须同步实现电力与清洁水供应——通信基础设施的发展最终成为乡村振兴的催化剂。"

第一副总统重申"高新技术领先地位将带动其他领域发展"的规律,同时指出:"过去数十年我们在先进技术领域取得显著成就,但部分科研活动仍停留在学术会议论文发表的层面,缺乏成果转化意识。即便成立遥感中心等机构,其服务民生的战略维度仍显不足。"

在航天领域,阿雷夫透露:"国家最终决定集中力量实施'曙光'卫星计划。当时多个部门竞相争取项目主导权,最终由邮电部成功收官。此举成为开启后续航天项目的关键契机,这些活动始终秉持服务民生与战略需求的双重使命。"

针对伊朗航天研究院的隶属关系争议,他回忆道:"当时我与专家团队基于该机构特性,努力推动其从总统府下属回归通信与信息技术部管辖,最终实现这一调整。"

引用"星火可照亮前路"的谚语,阿雷夫着重指出:"12日战争(2023年巴以冲突)正是这样的转折点。我们面对的是未曾预料的局势——当与犹太复国主义政权正面交锋时,所有所谓文明世界势力竟皆隐匿于美国身后支持这个虚假政权。虽在八年神圣防御(两伊战争)中已有类似体验,但当时是传统枪炮战争,中期我们已采取有效反制措施。而这次12日战争则是首次与犹太复国主义政权的科技对抗,促使国家对二十年科技发展进行全面评估。"

第一副总统直言不讳:"学术界曾满足于论文数量,却忽视成果对民生的实际影响。如今我们必须重点发展新兴与尖端技术,让科技成果切实惠及民生与经济。"

他强调科技链条应最终转化为民众福祉与国家安全,并阐明:"12日战争清楚表明,我们占据优势的领域正是注重科技创新的环节。通过全面战备评估,已明确需要重点加强的方向。"

在要求高校及科研机构聚焦国家需求的同时,阿雷夫特别强调人工智能与新兴高技术协同发展的重要性。

谈及20年远景规划制定时的基础,他透露:"当时我国多数科技领域处于区域第二、三位,如今必须实现区域领先与全球影响力——最高领袖提出的科学权威构想正基于此。"

第一副总统将航天科技视为实现20年远景目标的关键领域,并宣布第十四届政府已制定三年计划弥补科技滞后:"鉴于国家发展需求,进军太空是我们必然选择。过去数年我们虽建立合理基础,但距应有地位仍有差距。"

阿雷夫为伊朗航天研究院及科研人员设定明确目标——设计与建造"金星卫星",并回顾发展历程:"我们曾难以有效利用近地轨道,依赖他国协助实现地球同步轨道梦想。如今凭借本土科学家努力,已具备进军更高轨道能力。"

第一副总统承诺第十四届政府将全力支持航天研究院活动,特别是金星卫星项目,并透露:"目前所有年度预算与政府资源均优先投入先进技术领域,以弥补发展缺口,重塑我国在区域与高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阿雷夫以纳米技术发展为例印证突破可能性:"纳米技术起步时全国仅数名专家,如今已取得国际瞩目成就——其他领域也应复制这种成功。"

视察期间,第一副总统还参观了航天成果常设展厅与系统集成测试中心,并对多位航天研究院精英进行表彰。


伊朗努尔新闻网
Comments

first name & last name

email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