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努尔新闻网: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在阿拉斯加举行的高调会晤,引发西方媒体强烈反应。会晤地点的选择、会议方式及其潜在影响,在会后数小时内成为分析与批评的焦点。尽管双方可能达成的协议尚未公布,但媒体普遍反映出对会议结果的担忧、怀疑甚至悲观情绪。
阿拉斯加:象征性地赋予普京合法性?
《华盛顿邮报》指出,选择阿拉斯加作为会晤地点具有“危险的象征意义”。该报提醒读者,阿拉斯加曾是俄罗斯帝国的一部分,直到19世纪末才被出售给美国。分析人士如迈克尔·麦福尔认为,这一选择可能暗示特朗普在俄罗斯昔日领土上接待普京,从而象征性地赋予其合法性。该报认为,这可能削弱普京因入侵乌克兰而遭受的政治孤立,并被克里姆林宫视为宣传上的胜利。
乌克兰缺席:违反“无乌克兰,不谈乌克兰”原则
美联社则关注乌克兰的缺席。在战争仍在持续的背景下,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未被邀请,引发强烈批评。西方分析人士认为,这违反了外交界广泛认可的原则:“没有乌克兰,就不应讨论乌克兰事务”。该媒体指出,这种排除不仅是对基辅的侮辱,也显示出美俄可能在未顾及主要利益相关方的情况下寻求妥协或利益分配。
特朗普对普京的软弱历史再被提及
NDTV回顾了2018年赫尔辛基峰会,指出特朗普曾质疑美国情报机构关于俄罗斯干预2016年选举的结论,称“没有理由相信俄罗斯干预”。这一立场甚至遭到共和党人约翰·麦凯恩的批评,被称为“美国总统最羞辱性的表现之一”。媒体借此强调普京在施压特朗普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在白宫急于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当下。
特朗普言辞反复:战略外交还是政治营销?
《卫报》关注特朗普在会前的言辞变化。他一度称此次会晤只是“倾听会议”,随后又威胁对俄罗斯采取“非常严厉的后果”。该报认为,这种反复是特朗普“政治营销”的表现,而非战略外交。分析人士指出,克里姆林宫可能利用这种不一致推进自身议程,并在会晤中占据优势。
担忧单方面让步换取短期成果
《金融时报》援引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SIS)的担忧,认为特朗普可能为追求快速成果甚至诺贝尔和平奖而做出单方面让步。在俄罗斯仍保持军事优势的情况下,可能达成的协议既不稳定也不对等,长期来看或将有利于克里姆林宫。
会议氛围紧张,缺乏实质成果
在阿拉斯加现场的记者报道会议气氛不佳。福克斯新闻记者杰姬·海因里希称:“房间里的气氛很糟。普京似乎只是进来完成任务,拍了照就离开。”美国记者拉拉·罗森也表示,特朗普中东事务代表维特科夫似乎未能理解克里姆林宫的真实意图,会议更像是一次“表演性协议”。两位领导人取消了原定的联合午餐,特朗普迅速返回华盛顿,也被视为会议失败的迹象。
成果存疑,乌克兰仍未接到联系
尽管特朗普宣称“部分问题尚未解决,但取得了进展”,但乌克兰方面却有不同说法。一位乌克兰官员告诉《金融时报》,泽连斯基至今未收到特朗普的任何联系,称此事“非常奇怪”。另一位分析人士甚至用“ничегобургер”(空洞无物)来形容此次会晤,暗示其毫无实质成果。
西方媒体普遍悲观,质疑美国战略方向
综合西方媒体的反应,阿拉斯加会晤并未被视为美俄关系的转折点,反而被认为是一个充满矛盾、羞辱和可能单方面让步的场景。地点选择、乌克兰缺席、特朗普过往的软弱表现、言辞反复以及会议氛围的紧张,都促使媒体以悲观态度评估此次会晤。尽管大部分谈判内容仍属机密,最终判断尚需时日,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会晤未能缓解紧张局势,反而引发了对美国对俄乌政策的新一轮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