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努尔新闻网:在伊朗与美国的核谈判进入关键时期,第四轮谈判定于5月12日(星期日)举行之际,一些分析人士认为,美国正在采取所谓的“拖延外交”(Delaying Diplomacy)策略,这并非因行政障碍,而是精心设计的心理压力手段。
刻意拖延:隐性压力带来的明显影响
最近几周,美国取消了原定于5月3日在罗马举行的规划会议,并未设定替代方案,这进一步增强了外界的猜测,即华盛顿正试图利用时间作为一种压力杠杆。一些国际关系分析师认为,“拖延是美国战略的一部分,目的是让伊朗的决策受制于美国的时间安排。”
战略性模糊?还是以战术明确性施加最大压力?
此前,专家们常谈论美国的“战略性模糊”(Strategic Ambiguity)策略,但近期美国前国家安全委员会顾问、特朗普政府中东特使大卫·维特考夫的采访表明,美国有时不采取模糊策略,而是选择最大程度的明晰诉求。在接受“布赖特巴特新闻”(Breitbart News)采访时,他直言不讳地表示: “伊朗必须彻底拆除纳坦兹、福尔多和伊斯法罕三个关键核设施,停止浓缩铀,并将核材料转移到国外……如果周日的谈判没有结果,对话进程将会停止。”
这些言论表明,美国的外交策略并非旨在达成妥协,而是试图彻底摧毁伊朗的核基础设施。这种直接表态,正是美国利用威胁与谈判双管齐下的心理战术的一部分。
谈判沉默,威胁言辞加剧
在谈判暂时停滞的同时,威胁性言论却持续增加。特朗普公开表示,“必要时我们将对伊朗设施进行猛烈打击。” 维特考夫的发言与特朗普对“无妥协协议”的态度一致,凸显了所谓的“组合压力战略”(Combined Pressure Strategy),这包括威胁、心理战和拖延战术的融合。
最终目标:塑造谈判思维框架
该策略的核心在于制造一种“心理依附”(Psychological Subordination)状态,使伊朗谈判团队无意间遵循美国设定的时间表和思维框架。华盛顿在表面上进行谈判,而实际上试图让伊朗谈判团队陷入被动、防御和不确定状态。
虽然“时间操控”并非传统强硬手段,但结合威胁、谈判暂停和极端施压策略,可能对伊朗的决策产生深远影响。在这样的局势下,伊朗需要建立独立的时间与思维框架,增强战略韧性,并依靠本土谈判优势,以对抗华盛顿的隐形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