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努尔新闻网:全球秩序正处于革命性转折期,走向最终变革。在当前危机最严重的阶段,各国关键决策者正在焦虑地调整战略,以确保自己在未来至少半个世纪内的地位。
这一历史性的转折点,将带来重大崛起与衰落。而伊朗首次不仅仅是局外观察者或外围角色,而是作为战略行动者进入国际舞台。伊朗的命运不仅将影响其自身的国家走向,同时也深深牵动新兴全球秩序,特别是西亚地区的重塑。在这一背景下,伊朗核计划成为决定性因素,是整个地区战略格局的核心。
战略考量
核协议必须成为战略性“战争项目” 谈判不能基于妥协或不得已的让步,而必须像战争目标一样严肃对待。协议的核心必须是正式承认伊朗的和平、非军事化、独立的核工业。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伊朗应全面动员其网络战、军事、外交、情报、地缘政治、媒体等全部力量,使其在谈判过程中发挥影响力。
取消制裁必须成为核协议的结果,而非谈判的一部分 过去的策略,如核让步换取制裁解除,已被证明行不通。这种模式只会让谈判陷入无限争论,双方围绕核-制裁交换进入死循环。因此,新的协议应当确保国际社会正式承认伊朗和平核工业的合法性,使制裁在政治、法律和技术层面上无法再合理化。
确保协议期间及达成后,任何军事攻击都能使伊朗有权退出谈判 必须建立明确的条款,即任何美国或其盟友(尤其是以色列)对伊朗核设施或关键资产的攻击,都将使伊朗获得立即退出协议的权利,并在中东战场——尤其是波斯湾及敌对国家境内——采取报复行动。因此,伊朗军队必须保持在波斯湾和阿曼湾的全面战备状态,包括地面、海军、导弹和快速反应部队。
2025年10月,核协议进入“过渡日” 根据2015年核协议,所有针对伊朗核计划的联合国制裁将在此日期解除:
- 欧盟必须全面取消相关制裁。
- 3.67%浓缩铀储存上限取消。
- 离心机数量和类型限制取消。
- 核研究与开发的限制取消。
- 福尔多(Fordow)核设施可重新进行浓缩活动。 新协议必须保证至少等同于上述承诺,最理想的情况是基于原协议但附加更多保障措施(“核协议+”)。
伊朗经济必须进入“战争状态” 在核谈判持续期间,至少到今年年底,伊朗经济必须维持战时经济模式:
- 禁止经济震荡式改革,防止国内资源被耗尽。
- 优先保障民生供应,严格控制通胀。
- 确保战略储备,避免关键物资短缺。
- 优化供应链,特别是金融及贸易支付渠道的备用方案。
- 强化市场监管,防止囤积与投机。
- 维护就业稳定,避免大规模裁员,减少社会不稳定风险。
技术谈判不仅限于协议达成前,还必须持续执行 技术性谈判在协议达成后仍然至关重要,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 直接技术谈判优于间接谈判,确保快速解决争议。
- 双方技术团队应全时驻扎在阿曼,直至谈判结束,每日保持专家对话。
- 建立永久性技术协调团队,确保协议后的技术纠纷能够迅速处理。
建议的协议框架
采用“国会-行政协议(Congressional-Executive Agreement)”模式 这种协议由美国总统或代表与另一方直接谈判,并仅需国会简单多数批准(超过50%)即可生效。该协议与联邦法律处于同级地位,可修改或废除现有法律,并且依据1967年《维也纳条约法公约》在国际上具有约束力,可提交国际法院裁决。
协议内容必须涵盖以下要点:
- 协议范围、伊朗与美国的义务、监督机制、核贸易合作。
- 协议期限、违规赔偿机制、伊朗核权利保障(除新增内容外,均基于2015年协议)。
美国的义务:
- 自动取消所有初级和次级制裁(类似于Hyde Act)
- 建立防止重新实施制裁的机制
伊朗的义务:
- 维持低浓缩铀生产(3.67%)以满足国内核反应堆需求。
- 允许有限的20%浓缩铀生产,仅用于科研和工业。
核监督机制:
- 伊朗承诺保持核工业非军事化,不制造核武器。
- 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先进监督,包括协议执行、在线监控、24小时随机检查。
建立伊美金融渠道:
- 在瑞士法律框架下设立伊美金融渠道,以美元处理所有核相关交易。
- 提供贸易结算、贷款融资、项目担保、商业债券发行等金融服务。
- 该渠道将在伊朗全面恢复全球金融交易及SWIFT系统之前保持开放。
建立伊美商业合作机构:
在迪拜国际商会注册成立联合贸易财团,作为两国官方经济合作平台。
设立四层争端解决机制:
- 伊美常驻技术团队,专门处理技术争议。
- 在IAEA框架下建立争端解决机制。
- 可诉诸国际法院进行仲裁。
- 建立“协议担保基金”,确保违规赔偿机制。